【科普养生】世界睡眠日 | 健康睡眠,人人共享 你的孩子睡好了吗?

发布时间:2025-03-21阅读人数:

  2025年3月21日是第25个世界睡眠日,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为“健康睡眠,优先之选”。对于儿童而言,睡眠不仅可以恢复体力,更是生长发育、免疫功能、大脑发育的基础,同时也会影响儿童的记忆、学习、专注力、心理健康。

  因此,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对儿童的尤为重要,家长应该重视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。

常见睡眠问题及处理方法

  1. 入睡困难:孩子上床后(通常以关灯开始时间开始算)需要20分钟以上才能入睡。

  2. 夜醒频繁:1岁以上儿童每晚夜醒2次以上(每次醒来5分钟以上),学龄前儿童夜醒后再次入睡超过20分钟。

  3. 早醒:比预期的起床时间早半小时以上,并且无法再次入睡。

  4. 睡眠质量差:虽然睡眠时间似乎足够,但孩子依然感到没有恢复体力,白天表现出疲倦感。

  5. 白天嗜睡:白天频繁打瞌睡、精力不足,年长儿童甚至在课堂上打瞌睡。

  6. 白天行为改变:睡眠不足可能导致孩子白天出现易怒、情绪波动、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困难等情况。

  家长在面对以上问题时,可以通过营造合适的睡眠环境、建立有效的入睡方式、规律的作息时间、适量的睡前放松活动以及中医辅助疗法等来改善睡眠问题。

“一夜好眠”小建议

  1.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

  保持卧室通风良好,室内温度在22-25℃之间,湿度在40%-60%之间,使用遮光窗帘减少外界光线干扰,睡前可以开柔和的小夜灯,待儿童入睡后熄灯。卧室内不放置电视、电脑等电子产品。睡前1小时关闭电子设备,减少蓝光干扰。

  2. 合适的睡床方式

  婴儿与父母同一房间,睡在自己的婴儿床上。幼儿时期可以逐渐过渡到小床,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儿童单独一个房间。当儿童未能完全分房独立睡的时候,父母可以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逐渐过渡到分房睡,不主张强硬要求分房睡。

  3. 规律的作息时间

  满月后开始设定固定的上床睡觉,一般不晚于21:00,帮助儿童形成稳定的生物钟,节假日尽量保持固定、规律的作息。

  4. 规律的睡前放松活动

  安排3-4项睡前活动,如洗脸刷牙、简单的亲子按摩、上厕所、听轻柔的音乐、讲故事等,每天活动内容一致,固定有序,活动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,活动过程语言温柔坚定,尽量不引起儿童兴奋,让儿童从安静状态过渡到睡眠状态。睡前避免剧烈活动和强烈的脑力或体力劳动,尽量在睡前1小时保持静止活动。

  5. 建立有效的入睡方式

  培养儿童独自入睡的能力,在儿童瞌睡但未睡着时候,单独放置在小床睡眠,不宜摇睡或者搂睡,可以轻拍儿童帮助入眠。进食与睡眠分开,婴儿睡前1小时喂奶,2岁以后夜间8点后不进食。

  允许儿童抱“安慰物”入睡,增加睡眠安全感。儿童哭闹时父母耐心等待几分钟再进行安抚,逐步延长等候时间,帮助儿童顺利过渡完成整夜完整睡眠。

  6. 中医辅助疗法

  推拿:睡前按揉小天心、涌泉穴各2-5分钟、捏脊等方法助眠;

  食疗:2岁以上儿童可用适量大麦、大枣泡水安神助眠,如无改善及时咨询中医医师。

  7. 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

  了解孩子白天的经历,在儿童遇到问题时,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可能的困扰或焦虑。在孩子遇到困难或情绪低落时,给予支持和安慰,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爱护。如果孩子长期失眠、多梦,需排查焦虑、压力因素,必要时就医。

  如有以下情况,请及时就医!

  1. 频繁夜醒、打呼噜(打鼾)、呼吸暂停(可能提示睡眠呼吸障碍)。

  2. 白天过度嗜睡、情绪暴躁、注意力不集中。

  3. 生长发育迟缓或体重异常。

  4. 患儿多次出现“尿床”的表现,且随着年龄增长没有改善。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返回

︿